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正文
郑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0-22 14:54  

郑州高新区公共交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落实好中央、省、市关于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和公共交通的有关要求,引导高新区城市交通体系绿色可持续发展、满足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日俱增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结合《郑州高新区高品质推动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全面规划与突出重点相协调、战略引领与操作实施相结合的规划原则,科学系统谋划郑州高新区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为群众出行提供便捷、安全、经济、舒适的公交服务。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高质量绿色智慧发展示范区”为战略目标,强化公交优先,增强公交吸引力,全面提升高新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构建一张“高效率、宜出行、优品质”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交通网络,力争“一年出亮点、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至2022年,高新区初步建成布局合理、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2)年度目标

2020年:“补短”。强化规划引导,优化和新增公交线路,弥补现状公交服务薄弱区和盲区,加快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公交站点覆盖范围,实现现状人流密集区行有所乘。

2021年:“增效”。结合用地鼓励公交场站TOD开发,增加公交线网覆盖范围,强化“公交+地铁”接驳,丰富公交线路层次,提升公交吸引力,改善群众出行体验,基本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2022年:“广达”。进一步增加外围公交线网覆盖范围,实现建成区公交线网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公交设施建设,提高公交运营保障能力,公交服务时效性、便捷性、舒适性明显提高。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干线公交提速增效工程

充分发挥地铁、公交干线的骨干作用,提高干线公交出行时效性,增强公交吸引力,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倡导“快线快达、干线直达、(公交+地铁)广达”的公交干线出行模式,实现高新区内外公交快速联系。

1.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轨道交通1号线已通车运营,高新区内设置有5个站点,8号线一期(银屏路站-绿博园站)建设,高新区内设置8个站,预计2024年实现通车,届时高新区将呈现由1号线、8号线组成的“十”字型轨道交通线网。

2.加强常规公交专用道建设

坚持发挥公交专用道“先行性、基础性、示范性、服务性”的社会作用。未来三年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品质提升,继续推进主干路公交专用道建设,新建西四环、新龙路、梧桐街、创新大道、红松路、雪松路6条道路常规公交专用道,至2022年底,高新区常规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72公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3.优化公交干线网络

以快速化的公交干线强化跨区联系,沿客流主廊道,串联主要客流集散点,强化对金融岛、天健湖等公建和万科城等大型社区的公交覆盖。优化方式上调整为主、新增为辅。至2022年底,形成由23条线路组成的公交干线网络,其中优化维持现状线路14条、调整线路6条、新增线路3条,干线总里程达到168.3公里。

4.提速公交干线

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切实提高公交干线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使公交平均运营速度提升20%以上,实现“地面公交不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干线公交进行优化提速。

(1)方便快线换乘:利用既有快线廊道,针对公交覆盖薄弱的主要功能区适当延伸BRT线路,实现高新区客流与中心城区BRT环线同台换乘。

(2)直达主城枢纽:针对天健湖公园、金融岛、万科城等四环外的主要人流集聚点,新增与核心区快速直达联系的干线公交,弥补高新区与三环以东区域的公交覆盖盲点。

(3)增加发车频率:加大B66、182、45路等客流较大线路的发车频率,以缓解公交等候时间长、上车难的问题。未来三年将达到高峰期公交干线5分钟、公交普线8分钟、公交支线10分钟的平均发车频率,大幅提高公交供给水平。

5.强化“公交+地铁”接驳

结合轨道交通1号线5个站,轨道交通8号线8个站,构建以“地铁+公交”为主的一体化接驳体系,实现区域间的快速联系,配套相关设施满足人非、小汽车、出租车等多种方式的换乘需求。

(1)增加1号线地铁接驳线路。扩大客流量大的河南工业大学站和郑州大学站的接驳范围,增加服务薄弱的梧桐街站和兰寨站公交接驳线;

(2)延长1号线接驳线路运营时间。结合1号线末班时间,建议将S116、S150、S151、S152等主要接驳线路运营时长由20:30延长至23:30。

(3)预留8号线接驳功能。预留轨道交通8号线接驳功能,为8号线开通喂给客流。

(二)支微公交补弱提质工程

1.优化公交普线

在干线的基础上,沿客流次廊道,增加现状主要人口集聚点的盲区线路、消除金融岛与综合服务区的联系空白、弥补高新区内部组团间的联系薄弱区。维持现状线路3条、优化调整6条、新增5条,公交普线总里程达到144.2公里。

2.增加公交支线

深入社区内部,补充干线、普线,为方便居民出行,以换乘最小、运营成本最优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公交支线2条、新增4条、维持现状3条,公交支线总里程达到73.1公里。

3.丰富特殊线路

(1)夜班线路:针对21:00后缺失常规公交,增加夜班线路,满足夜班出行需求。针对有夜班工作需求的产业园区,专门增开夜班职工的通勤公交。

(2)旅游专线:构建游黄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专线,实现“快进出、慢游玩”,建议游1的末班车运营时间由16:30延长至18:00。

(3)定制线路:加大定制公交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大型居住社区的广大市民通过“郑州行”APP公交平台提出社区需求,根据需求和客流情况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向开通定制线路;针对大型产业园区职工需求,开通产业园区职工专用通勤线路。

(三)场站设施支撑保障工程

通过建设多层次的公交换乘枢纽实现便捷换乘,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高新区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加快公交综合车场、枢纽站及港湾式停靠站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推进已建成场站的投入运营工作

加快现有场站配套设施的建设,推进已建成的王屋路场站和红梅街场站尽快投入运营。

2.综合停车场建设工程

新建综合车场1处,结合现状4处综合车场,共规划建设综合车场5处,用地总规模约16万平方米,满足车辆停放、二级保养、中修等需求,并兼顾首末站和枢纽站功能。

3.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枢纽工程

结合地铁1号线河工大站、梧桐街站等轨道站点建设接驳公交场站2处,配建P+R停车场2处。鼓励轨道交通周边场站用地综合开发,提高用地综合效益。

4.常规公交枢纽建设工程

新建4处常规公交枢纽,结合现状4处形成8处常规公交枢纽,用地总规模约6.8万平方米,形成覆盖全区的多级换乘枢纽体系。

5.充电桩建设工程

结合公交场站建设,同步配套充电设施,新建充电桩170个。

6.公交停靠站建设工程

随新建道路同步完善公交站点。核心发展区、都市宜居区和综合服务区公交站点间距控制为300米,产业和工业区控制为400-500米;原则上主干路和车流量大的次干路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结合道路改造及公交功能提升改迁现状61处公交停靠站。

7.增加运力

加强公交车辆投入并提高公交车型标准,配合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增加车辆供给200辆,均为新能源车辆。2022年底,公交车辆达到1001辆,万人拥有公交车20辆。

(四)智慧公交管控诱导工程

1.智能公交提档升级。加快5G网络在公共交通行业的建设应用,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构架新一代智能公交体系。于西四环以西天健湖和核心板块区域建设自动驾驶示范区。

2.公交站点实时信息显示。推进公交车站电子站牌配置,实时显示公交车辆到发信息。选择科学大道、长椿路、雪松路和莲花街等重点客运走廊作为试点,改造现有车载设备,与电子站牌信息实现互联互通。

3.保障公交信号优先。完善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系统,骨干路网信号灯实现全网联控,根据公交车到达信息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保障公交优先。

4.加强公交专用道监管。完善公交专用道违法闯入监测系统,允许校车、通勤班车使用公交专用道,并兼顾城市应急通道功能。加强对公交专用道监管,严格查处违法使用、占用公交专用道行为;持续跟踪检验公交专用道的使用和信号优先等措施的实施情况,集约利用城市道路资源。

5.加强安全监管。建设安全监管检测系统,严格执行“斑马线让行”和“车辆限速”等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五)政策保障工程 

1.制度保障工程

(1)成立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建立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推进例会等制度,加强会商沟通。

(2)建立公交场站用地综合开发机制。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综合开发,对新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对现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在保障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支持原有土地使用者通过依法申请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容积率,进行立体开发。

(3)完善公交发展水平考核机制。以提高公交行业服务品质,提升市民对公交行业服务的满意度为目的,建立公交企业科学规范的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府保障水平以及公共交通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2.需求管理工程

制定和完善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方案。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原则,制定市区差别化停车收费方案,引导车辆合理使用,增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3.慢行优化工程

完善行人过街设施。增加行人立体过街,科学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减少行人过街对公交车通行的影响。在车道数较多,行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在道路中央划设行人驻足区,保障行人二次过街;在行人流量大的干道、商业区规划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

4.绿色出行宣传活动

(1)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围绕“优选公交,绿色出行”主题,加大宣传优先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理念,提倡绿色交通,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2)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每年开展1次公交满意度调查,倾听民意,提高公交行业服务质量。

联系人:时老师   联系电话:0371-63682095 

邮箱:zzgxjtk@163.com

2020年10月15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