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中青校媒近日针对青年大学生调查显示,88.44%受访者认为,网络暴力是一群人凑热闹所产生的非理性行为。86.07%受访大学生希望对青少年从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增强独立思考和理性表达能力。
这是让人欣喜的数字,说明抵制网络暴力已在年轻人中形成共识,抵制网络暴力大有希望。
四川那个在游泳馆与人发生冲突的女医生,是网络暴力逼其自杀的;河南太康患“视网膜母细胞瘤”三岁小女孩儿离世时,他的父母正忍受着“诈捐”的恶意造谣和网络暴力的双重压力;在海南自杀未遂得到公安救助的小护士一家人,被网络暴力逼得在湖南再次自杀;前不久寻亲之后自杀的刘学洲,也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
网络暴力就是噬血的恶魔,却多是从一些看似富有“正义感”的人手指下放出来的。现在有近九成青年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暴力的非理性,并发现了“独立思考”“理性表达”两个抵制网络暴力的有力武器,这对于清除网络暴力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然而,知易行难,真正身体力行抵制、清除网络暴力,还需要锤炼三种能力。一是判断力。网络暴力多是借诬蔑、谣言兴风作浪,以独立、理性的思考来识破其“画皮”,就需要有较强的判断力。二是定力。网络暴力并不是凭空形成的,往往是借一个事儿,一个或几个人煽风点火,众人受情绪支配围观“吃瓜”。有了定力,才能不被不良情绪支配,保持清醒,不做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和帮凶;三是同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够与当事人作换位思考,以当事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就不会向当事人捅“刀子”或“伤口上撒盐”。
网络暴力不清除,下一个受害者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眼下“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正在进行,清除网络暴力,除了要用政府监管、平台管理的力量,网民自律自觉的抵制也不可或缺,抵制、消除网络暴力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