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正文
今报网:郑州高新区表彰30名一线工人 “金牌工人”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今报网  时间:2017-05-16 16:03  

        ▶五一节前后,省、市级的优秀工作者、劳模评选表彰工作陆续开展,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不例外。但是记者留意到,该区有30名工作者被评为“金牌工人”,并被重点表彰。为什么他们被称为“金牌工人”?其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赵婧/文图
        30名一线工人
        被评为“金牌工人”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4月份起,高新区工会联合会就已开始在全区评选2016年“金牌工人”。通过层层选拔,最终从全区21个企业推荐的82名候选人中,选出了以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赫树开、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刘红霞、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魏朝阳、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花建丽、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南明洲为代表的30名“金牌工人”,并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奖励。
    这批被评为“金牌工人”的工作者,无一例外来自企业单位的基层一线岗位。他们中有人从少女时代就在厂房中跟电气设备做伴,20年如一日;有人工作两年写满10本工作笔记,如同备战高考的高三学生。
        高新区工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一直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在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重视对人才的鼓励和培养。基础工业要靠每一个工人,这些工作在一线岗位上的优秀员工就是推动企业创新进步的原动力,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表彰和奖励。“这是高新区第一次开展‘金牌工人’的评选,之后还会继续开展相应工作”。
        魏朝阳:
        不在一线什么也干不成
        郑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维修部工程师

        “我觉得做技术,一定要成为多面手,不然你走不远。”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魏朝阳又零基础自学了电路板设计和制作、工业制图、液压制图等。如今,车间里的控制设备,从内部主板电路到控制系统程序都是魏朝阳自己做的。“自己开发系统和电路,不仅更符合生产需要,而且成本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 魏朝阳说。
        从刚开始的普通技术员做到高级工程师,又到现在的科研项目核心成员,但不变的就是她始终坚持在一线。魏朝阳说,1992年刚进厂时她曾被分配做协调类工作,不能做技术让她觉得恐慌,想尽办法寻找学习的机会。到1997年厂里技术比武时,她已经力压全体男工成为全厂第一的“技术明星”。
        “在车间一线干,严寒酷暑,免不了苦和累,但是不在一线,就什么也干不成。” 魏朝阳说。
        2002年,赫树开毕业于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专业,他放弃了进研究院、考博,毫不犹豫地进了企业,当了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工作不只是画图、做产品。产品从理论到现实会出现很多干扰和问题,想要解决它们,他有时去检查设备需要冒着大雪爬上脚手架,有时又要爬上能把鞋底烫掉的50摄氏度高温的烟囱。然而,严寒、高温这些普通人眼中的困难,对他来说只是“会对产品造成干扰的外在因素”。
        赫树开对技术有点“痴狂”。刚工作那段时间,赫树开没有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不停地给自己充电、学习,每两三个月就会研发出一款新产品。“对工作的选择也好,工作的内容也好,都没有想那么多,我这人比较务实,就是单纯地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赫树开说。
    打铁不光自身硬,团队强才是真的强。从最初的十几个人的技术团队,到现在60多人的固定团队,这其中不乏赫树开手把手带出来的徒弟和徒孙。
       
        花建丽:
        每天都让自己进步一点
        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环保检测工程师

        因为所学专业和工作有差异,花建丽总说,自己是个不聪明的外行,所以她一直怀着恐慌的心情“笨鸟先飞”。
        工作的两年中,花建丽的工作笔记写满十本两三百页厚的笔记本。翻开笔记,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有些部分还贴着八九张便利贴。名词解释、公式、表格、条款依据,其详细程度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工作笔记,说是准备高考的学生笔记也不为过。“我是外行,刚开始连专业词汇都不认识,都是百度的。查出来就记下来,慢慢就记了这么多”。
        “我真的不聪明,一下子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用我擅长的方法,慢慢地琢磨它。”花建丽说,每天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看一点新的,写一点新的。
       
        南明洲:
        用心将本职工作做最好
        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控制器分厂保全班副班长
 
        格力车间大,工人却不多。生产线长,但有些设备需要双面操作。工人操作时,需要绕着生产线跑一圈。南明洲觉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体力。为什么不能把生产线从中间断开,做个能自动开合的门出来呢?
        改造并不是一次成型的,看似原理简单但实际实验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多次的失败让他也产生过放弃的想法。“真的就想算了,不弄了。但是又一想,都已经开始做了总不能半途而废,也许离成功已经很近了。然后就让自己冷静一天,重新思考,找到问题”。
        南明洲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心怀梦想、脚踏实地、用心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作为一名普通机修员工,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精神。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