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正文
人民日报:郑州高新区 孵化有高招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7-04-07 09:57  

        今日(2017年4月7日),人民日报在重要版面以《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郑州高新区,孵化有高招(创新故事)》为题,大篇幅刊发我区创新创业成果,以为详细内容。

        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郑州高新区,孵化有高招(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喻思娈 余建斌 冯 华
    在全国14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于中部的郑州高新区并不是最惹眼的,但它的孵化培育能力却十分突出。科技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国家高新区中,郑州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主动服务
    让企业把精力放在提升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上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去收集、了解各种政策,幸好有郑州高新区创业中心的服务QQ群,我能第一时间知晓最新的创新创业帮扶信息。”郑州三和视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桂萍说。
    范桂萍被邀请进入的QQ群是郑州高新区为创业人员传达、讲解政策而建立的信息沟通平台。2013年,范桂萍在群里了解到自己的项目可以申请科技部创新基金,并在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协助下成功获得了360万元的支持。
    在郑州高新区,类似创业中心QQ群的服务机构还有很多。范桂萍说,郑州高新区每周都会组织工商、税务等部门举行讲座,为企业人员讲解营销管理知识、引进人才和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最新政策,解答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
    目前,郑州高新区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2万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超过20家。为了让企业把精力放在提升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上,郑州高新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提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形成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行政审批新模式。此外,郑州高新区还搭建了中介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综合性服务平台,集成各环节服务功能,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书贤说,目前在郑州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会员近150家,涵盖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证券机构、会计事务所等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挂牌前、挂牌后的相关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例。
    完善生态
    为企业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威电子”)是国内领先的传感器生产企业。该公司希望把传感技术应用到自来水和热力供应商上,打造智慧水务和智慧热力,但问题是,没有示范先例,很难打动客户。
    得知情况后,郑州高新区自来水公司率先应用汉威电子提供的智慧系统方案,并取得了节水、省电、优化管理等经验。有了这个示范项目,汉威电子向外推荐产品底气更足了。
    汉威电子打造智慧水务得益于郑州高新区品牌打造工程的支持。针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成长的每一阶段,郑州高新区会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支持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赵书贤表示,郑州高新区建立了一套“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模式,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孵化体系是高新区孵化培育企业在机制上的最大优势。
    据了解,郑州高新区孵化器建设面积超过了600万平方米,其中4个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综合孵化器。“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能进入高新区内的‘创业苗圃’,初步培育后进入国家级孵化器,待到企业成长后,则可以到电子电器、电子商务等产业园区发展。”赵书贤说。近年来,包括汉威电子、光力科技、威科姆等一批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高新区链条孵化体系的帮助,并成为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明星公司。
    广聚良才
    搭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长期以来,高水平的高校、研究机构少,创新人才的缺乏是制约郑州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才在创新中的地位愈加显著。针对这一现状,郑州高新区积极走出去,广聚良才,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对接国内高端科技资源,通过内培外引、合作联建模式,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打造中部地区“智力谷”。
    赵书贤介绍,当前,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正加速在郑州高新区聚集。高新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合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事宜已达成初步意向;中德(郑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签约;三磨所“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正加快推进;新申报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占全市的1/4。郑州高新区还支持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培养国际创新人才,并对入驻高新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奖励。
    目前,郑州高新区已集聚各类科技人才10万余人,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密度居全省首位。高新区80%的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一段时间以来,高新区正着力集聚一批北斗产业相关的研发机构和企业,希望打造“北斗云谷”国家级品牌。
    2016年3月,郑洛新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赵书贤介绍,省市正在谋划占地约5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谷,将其打造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导区和支撑区域、标志性区域、展示性区域。建成后,将成为中原乃至全国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并引领郑州高新区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