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郑州观察记者何可通讯员赵翔宇)1月10日,一场大雾突袭郑州,天气有些寒冷,郑州高新区枫杨街办事处大谢村的安置小区却洋溢着温暖的气息。陈旧的柳编行李箱、手摇式粗布纺织机、古朴的八仙桌、锈迹斑斑的瓦刀……一件件老物件儿都有一段自己的故事。大谢村的历史文化展览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在这间展示面积500余平方米的屋子里,承载着大谢村丰厚的文化、记载着村庄的历史变迁。
记者了解到,大谢村安置社区共12栋、2951套、35.4万平方米安置房,网络、有线电视、暖气、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全部连接入户。漫步在社区,干净的道路两旁新修剪的树枝显得格外挺拔,小区内妇幼活动中心、办事大厅、文化活动中心、超市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优美的环境和齐全的生活配套设置让人流连忘返。
走进村民郭新科位于19楼的家中,记者看到他的新房里空调、彩电、电脑等家电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整个装修可以和城市住宅相媲美。“俺祖祖辈辈都在农村住,想不到今天我们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真是太高兴了。”郭新科一边削着苹果一边朴实地微笑着。
“大谢村安置社区于2012年7月拆迁,2170名征迁群众在一年前全部回迁,实现了和谐‘城改’,零上访。”枫杨街道办副主任方鼎说。“大谢村安置社区在建设之初,我们和开发商联手聘请专家对社区整体房屋建设的风格、样式、布局等进行了高规格的规划,后期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
大谢村的巨变是郑州高新区推进“全域城市化”的缩影。近年来,郑州高新区突出“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持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群众回迁安置,引导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促进居民管理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不断完善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提高新型社区综合服务水平,让社区群众生活得更顺心、更舒心。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昔日污水横流、漫天尘土的小村庄,如今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整齐干净楼房所取代,广大征迁群众享受到了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居住环境,并通过生活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变,明显提升了整体形象。据介绍,郑州高新区已基本完成全区全部39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约3600万平方米的拆迁,正全面加快安置房建设和村庄股份制改造,实现全域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