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打击新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犯罪,支持现代物流、物联网、融资租赁等新类型、新技术、新业态规范发展,强化对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问题研究……”近日,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河南省郑州市检察机关开展了关于如何充分运用检察职能,服务郑州建设“一带一路”工作的研讨。在研讨中,“新”这个字眼,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建设腹地、重要节点城市、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支点城市,郑州被国家赋予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重任。而郑州市检察院正是用新探索,为郑州这样的内陆地区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和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新机制保障建设“新速度”
走进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航空港区检察院的大型预防职务犯罪公益广告被放置在极为醒目的位置上。新郑机场开通航线171条,其中全货运国际航线30条,居内陆第一,基本形成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河南省机场集团总经理李卫东介绍:“正是郑州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提供的各项服务,为机场高速建设给予了有力司法保障。”
在航空港区建设尤其是机场建设中,郑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建国先后多次赴建设工地一线,实地考察和调研座谈,亲自撰写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服务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郑州市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服务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郑州航空港区检察院担负起航空港区监督者和建设者“双重责任”。该区检察院6名党组成员全部成为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进机场”活动,组建了“阳光政务宣讲团”,为全区各级干部量身定制法治教育课。从督促台账到职务犯罪预防,从现场协调会的召集与督办到每天工作进度的总结和建议,6名首席服务官每天都会用短信的形式,第一时间把检察监督服务送到重大项目工作人员的手上。
郑州航空港区检察院建院以来,他们编写了近80万字的工作短信,保障了项目投资的健康增长。现在的航空港,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3693亿元,建设省市重点项目266个,年均增长率达69.9%,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创造出惊人的“港区速度”。
深入调研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环境
5月15日,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聂伟伟和同事来到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聂伟伟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开展调研,以便及时对存在风险的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分析研判和预警。
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业务量近年来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平台建设、业务规模、招商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初步建成了跨境物流集疏体系。高新区检察院检察长王伟说:“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检察职能,优化电子商务环境,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今年3月,郑州高新区检察院经过认真调研后出台了《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意见》,以“刑事司法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为平台,集中优质办案力量办理危害电子商务秩序的犯罪活动,重点关注大型企业、专业园区在发展中遇到的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公司管理制度、阻碍公司正常运营等问题,做到第一时间关注,第一时间解决。2016年至今,郑州高新区检察院共办理相关案件9件13人,有效维护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环境。
新举措促进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利用新金融产品、融资工具、支付方式实施的新型金融犯罪。”近日,一场由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处举办的治理金融犯罪的法律宣讲课吸引了近百名郑东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目光。
郑州郑东新区全面实施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千余家。这里新兴金融业态快速发展,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开业,中原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获河南省政府批复。
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兴金融业态发展,建设郑东新区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处出台《关于扎实做好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的意见》。“一方面,我们积极支持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试点,提供法律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严格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保险诈骗、制贩假币、洗钱等金融犯罪,与此同时,加强与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监管部门的配合。”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处处长丁铁梅说,惩治和预防金融从业人员犯罪,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制度缺陷,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治理对策建议,推动完善金融经营体系和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