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熬上小米粥、玉米羹,煮好鸡蛋,稍微晾凉,倒进料理机打碎,先把药捣碎、加水、用针管打入胃管,稍候片刻,再把刚刚粉碎过的饭食如法炮制喂进去,一系列动作熟稔、一气呵成……2年零4个月里,赵焕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
记者见到赵焕时,与想象中为家事伤神的疲惫形象不同,她从容不迫,美丽动人。赵焕在大学就读时就入了党,踏入工作岗位后,凭借真诚的待人接物方式、认真勤恳的工作态度,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称赞,原本可以和同龄人一样,在工作上大有可为、生活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直到两年前,她一直不愿回忆的一幕发生:妈妈在骑着电瓶车上班的路上发生了意外,撞击造成了脑部血栓,不得不进行开颅手术。昏迷、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躺在ICU的妈妈带着呼吸罩、头上缠满纱布,各式检测仪不间断工作着,历时3个多月的治疗,妈妈最终还是没能醒过来,成为拥有众多并发症的植物人,赵焕原定当年5月举办的婚礼也取消了。
父亲在赵焕年幼时因车祸过世,家里只剩下她和年纪尚轻的弟弟,看着昏迷中的植物人妈妈,赵焕毅然决定辞职并承担起照料母亲的重任。因为气管被切开,短则十几分钟、长则一两个小时就会返痰,一听到喉咙有声音就要拿仪器为妈妈吸痰。
白天,每2个小时要翻身拍背,防止久卧不动生褥疮;晚上,要把喉部的喉管取下消毒,换纱布;隔三差五,给妈妈洗头擦身,换洗床单,为了保证营养,赵焕每天变着法子炖各种肉汤,再精心剔去骨头倒进料理机打碎,还时常买新鲜的水果榨汁,精心调养。
与赵焕一家熟识的邻居提起她满是赞赏:“她妈妈卧床2年多了,从没长过褥疮有过异味。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闺女却反过来了。”
面对采访,不说难处,赵焕只是反复说:“都是我分内的事情,工作可以再找,妈只有一个,妈在,家才在!”
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小孩搀着一个长须老人。《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说文》曰:“孝,善事父母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赵焕,获评郑州市“十大最美子女”先进典型。
日复一日的照料愁苦又单调,但赵焕的坚守换来了回报。现在妈妈偶尔会自己把胃管拔掉、把喉部的纱布拉出、听到儿女的名字还会流泪。赵焕说,她已经很满足了。
赵焕一家人的不幸遭遇牵动人心,很多人都竭尽所能地想为这家人提供帮助,所在辖区沟赵村书记心里惦记着、常常询问难处,村干部、街坊邻里常常去探望。“沟赵村书记和父老乡亲们帮了我很多,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赵焕说。
人间有大爱,天使在人间。赵焕的故事,令人心折,更值得钦佩——而最让记者这次探访之行心心念念、难以忘怀的是:赵焕对亲人的至孝大爱和面对天降横祸的担当正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汇聚成一股正能量的暖流,围绕着她、包裹着她,这股暖流将传递给更多的人,荡漾出层层涟漪,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还如同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撒播,在高新区的热土上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