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根,文化是源,文化是水,文化是打赢“千亿科技城”攻坚战的力量所在。6月24日,正当我区学习区领导干部务虚会精神,为“一个使命,一条主线,两个目标,三大战略” 掀起新一轮攻坚战的紧要关头,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姚五洲调研“千亿科技城”文化、文物工作,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文化氛围营造、“千亿科技城”广场公益系列文化活动工作进行调研。
首先来到我区梧桐办事处文化站。姚五洲很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15分钟文化圈建设,对于办事处文化站覆盖范围、提供文化服务项目、开放时间、电子阅览室管理一一提出要求。在阅览室、棋牌室、视听室,看到群众在此开展文化活动,他叮嘱区文化部门负责人和办事处负责人,一定要密切结合群众的文化需求有所创新,开展好以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为阶段性中心工作的文化攻坚战;要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再提升的一系列部署,将党和政府对百姓“文化创造幸福”生活的一系列工程做到家,切实做到惠民、利民、为民,站在“民生、民享、民主”的高度,做好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提升高新区文化氛围。各办事处要以文化站建设为突破口,引领群众文化向着有用、管用、能用的方向提素质、抓基础、强根基,在千亿科技城建设进程中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强人”、文化“化人”的作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培育创新资源,发挥文化在重大事件、重大发展阶段的作用,为民谋利。
我区地处郑州市西北部,是一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的文化热土,被称为战国发源地和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文物富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区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分别是小双桥遗址(含周勃墓)、后庄王遗址(双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分别是西连河遗址(沟赵)、东赵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家,分别是东史马民居(枫杨)、杜寨遗址(沟赵)、水牛张张氏祠堂(沟赵)、石佛遗址(枫杨);未评级不可移动文物135处,其中地上文物17处,古墓葬42处,古遗址76处。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郑州科技城文化用之不竭的创意之源。
第二站来到西连河遗址调研。该遗址位于沟赵办事处西连河村北,连霍高速公路以南,东临须水河,西、北均为农田,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24万平方米。2008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遗址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为商代、春秋战国时期遗址,历史与考古价值比较重要。该遗址的发现,对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区原为中间高四周低的丘状岗地,后经平整形成了南高北低缓坡状。发现的遗迹有房基、陶窑、墓葬、灰坑等,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器残片、石器等遗物。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有灰陶、褐陶、红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素面等;器形有陶鬲、簋、豆、罐、盆、碗等。经过钻探发现文化层厚2米,土色多为黄褐色,土质较为松软,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包含物有陶片、兽骨等。姚五洲要求尽快与市文物勘探部门沟通,取得遗址准确定位图及界碑数据指标,密切关注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发价值,尽可能做到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得益彰,双赢发展。
第三站来到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小双桥遗址。该遗址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的双桥办事处小双桥村西南部,因邻近小双桥村而得名,主要包括分布于小双桥、岳岗、葛寨、于庄、后庄王、前庄王几个自然村之间的文化堆积层、遗迹、文化遗物,是商代早期少有的门类齐全的祭祀遗址,为商代前期同类遗址中所罕见。遗址于1986年确认,1990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对其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当时确认面积为15万平方米。1995年——2000年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小双桥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郑州大学考古系、南开大学博物馆系等单位参加了部分发掘工作)。经过发掘,小双桥遗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发现了多处大规模夯土建筑基址、多处祭祀遗存和青铜冶铸遗存以及手工业作坊遗存,还发现了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朱书陶文等一系列高规格遗物。此外发现了丰富的商代白家庄时期的陶器。小双桥遗址这些重要遗存的发现为商代都城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当时小双桥遗址公布面积为144万平方米。
最近,国家文物局提出了依托重要遗址建考古遗址公园要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又对小双桥遗址进行了再次勘查。根据勘查,确认小双桥遗址具有都邑的规模。经过考古勘查发现在遗址南部分布有3条白家庄时期的商代道路,其中北边一条道路宽14米,其上分布有15组车辙。又对小双桥遗址夯土台基的剖面进行了清刮,确认夯土台为商代大型建筑遗存。目前小双桥遗址规划总面积685公顷。
小双桥遗址最重要的出土物是在陶器表面发现了朱书陶纹约8字。这些文字均书写在陶缸表面的绳纹之间,书写工具应为毛笔,颜料为朱砂,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朱书文字一脉相承,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商代最早的书写文字。
郑州市对小双桥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5月12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志及部分人大代表一行对小双桥遗址保护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郑州市文物局已委托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小双桥遗址保护规划》,下一步,将在《小双桥遗址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小双桥遗址公园,展现商代晚期文化。
根据《郑州市“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三年行动计划》中有关“以小双桥遗址为依托建设殷商文明城市遗址公园”的要求,由郑州市文物局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小双桥遗址保护规划进行编制。规划范围东至垂柳路,北至索须河北岸,西至长椿路,南至连霍高速,占地685公顷。
2012年6月,完成保护规划初稿,规划面积702.9公顷,其中文物保护范围589.6公顷,建控范围113.3公顷。因此规划影响连霍高速以北6个村庄的改造建设及下一步经济发展,经党政联席办公会研究,决定派管委会领导到市文物局及北京进行一系列沟通协商工作。2013年1月,由主管领导带区文物、规划部门到市文物局及北京有关部门进行协调,2月第二次定稿规划范围为686公顷,其中保护范围减少为475.7公顷,建控地带增加为210.3公顷。2013年5月由主管领导再次带队到北京协商,6月第三次定稿规划范围为685公顷,其中保护范围减少为295.8公顷,建控范围增加为389.2公顷。2013年7月由管委会主管规划和主管文物的两位领导带队再赴北京协商,第四次定稿:规划范围685公顷,拆除小双桥村,保护范围减少到269.8公顷,建控范围增加为415.2公顷。2013年8月,管委领导又多次与市文物局领导面对面沟通协商,并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到区内现场指导,最终同意保留小双桥村。目前,规划文本已初步完成,3月9日前征求了区文物及规划部门意见。
第四站来到枫杨办事处锦华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锦华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于2008年7月,社区活动用房达2000余平方米,室内文化场所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台球室、健身房等,配备有电视机、DVD、音响、投影仪等培训器材,学习娱乐设施齐全,配备完善,被评为市级文化活动示范社区。锦华苑社区按照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示范社区的建设要求,组建了一支团结、向上的社区工作队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组织有秧歌队、合唱队、太极拳队、社区志愿者等队伍,多次在全市、全区文化活动中展露风采。
调研中,姚五洲指出,“千亿科技城”本身就应该是文化城,要开展一系列公益性广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凝聚干事创业热情。在具体活动组织中,要立足文化、风俗特点,从彰显地域的文化个性、增强文化的动感和色彩出发,将高雅艺术和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为辖区群众打造文化风景线,但与千亿科技城文化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部门要研究文化在科技城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结合区域实际做出科学性的判断与定位。一是加强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对列入国家和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实施全面保护和开发利用,区财政每年要有固定投入,用于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高新区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二是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千亿科技城”创意文化产业的优势,注重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在密切合作中求得合作发展,在形成合力中实现整体推进,重点做好河南石佛艺术公社园区、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双桥遗址公园等特色品牌文化的建设、发展、繁荣、推广工作,打造高标准的艺术文化社区,汇聚一批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弘扬中原文化的同时进行商业化运营,从而实现由艺术向产业的转变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是培育文化精品,展示“千亿科技城”的魅力形象。培养一批文化名人和省内外知名文化产品品牌,着力培养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精品,不断提升河南“科技城”和高新区精神的品牌效应,展示“千亿科技城”的魅力形象,提高辐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