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内动态 正文
“走出去”系列活动重启,促产学研深度融合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6-01 11:18  
五月末的西安,花木葱茏,生机勃勃。就是在这座历史底蕴浓厚、高校林立的城市里,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创新协同中心“走出去”系列活动迎来了今年“开篇之作”——走进西安交大。由高新区管委会总经济师刘云华带队,创新协同中心联合河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市科技局组织高新区9家企业共20人开展“郑州高新区企业走进西安交大”活动,通过搭建跨区域校政企交流平台,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以更优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月末的西安,花木葱茏,生机勃勃。就是在这座历史底蕴浓厚、高校林立的城市里,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创新协同中心“走出去”系列活动迎来了今年“开篇之作”——走进西安交大。由高新区管委会总经济师刘云华带队,创新协同中心联合河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市科技局组织高新区9家企业共20人开展“郑州高新区企业走进西安交大”活动,通过搭建跨区域校政企交流平台,不断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以更优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名企业代表在西安交大之旅中看到些什么、了解到什么、交流了什么、又想了些什么?此次活动,郑报高新融媒体中心记者全程随行采访报道。

看  领略名校风采 探寻合作之道

今年4月,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重温“西迁精神”,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此次交流之旅便从这里出发。早上8点30分,一行人来到交大西迁博物馆,了解西安交大的“前世今生”,感受西安交大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

在参观完西迁博物馆后,一行人又先后来到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一行人边走边看边听边记,详细了解实验室建设、科研成果、实验仪器设备等,并不时提问进行互动交流。

谈  现场深入交流 精准对接需求

“现在请企业家与老师们一对一进行具体的座谈对接!”当天下午,在西安交大主楼第二会议室里,18位专家教授与企业家们欢聚一堂,在简要介绍郑州市、高新区的科技发展情况与西安交大科研现状后,根据前期确定的企业需求与专家团队进行一对一分组深入交流。

考虑到许多企业虽参与意愿强烈,但因工作原因未能抵达活动现场,此次对接活动专门通过钉钉软件进行现场直播,吸引了区内200多家企业代表在线观看。

现场氛围热烈,企业家们离座之后、热情地走向相应院系的专家教授,自我介绍、握手、交换名片、展开座谈……电气学院、电信学院是此次参加活动企业关注、对接的重点。郑州春泉节能股份有限公司、郑州佛光发电设备有限公司、郑州中都电气有限公司、郑州中软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赛福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就自己关注的技术问题,向曹建福、娄建勇、王树众等专家教授请教咨询,共同分析探讨技术难题,探索合作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感谢高新区创造这次科技对接的好机会。”对自己有机会参加活动,郑州赛福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高永辉非常激动。他说,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新区组织开展对接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发展,而且在精神上受到鼓舞,使大家敢想、敢做、敢于去高等学府引进人才与技术。

西安交大科研院副处长李江涛对活动开展也表示肯定。他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通过此次活动,能够把西安交大积累的技术与企业的生产优势相结合,利用好学校的创新资源与人才资源,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强强联合,对技术研发和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安交通大学愿意敞开大门,努力把意向性合作进一步转化为合同,与企业深度合作。”

融  拓展科创资源 深化产教融合

企业、院校点赞的背后,是创新协同中心一次次的尝试与突破。作为高新区管委会下属围绕创新资源协同开展工作的市场化机构,创新协同中心定位就是通过各类资源的汇聚整合,实现跨界、创新、融合,实现共享、共赢。

在每次“走出去”活动之前,中心都做了充分的对接准备工作,提前搜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相关人才团队及创新资源向区内企业进行推送,同时根据中心前期掌握的企业需求与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精准对接和匹配,真正筛选有明确技术、资金需求的企业集中走出去,有效提高资源嫁接成功的概率和效率。

走出去活动,既有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也有中科院院所、上交所和深交所,还有世界、国内五百强企业。实践证明,“走出去”系列活动搭建了企业与域外优质资源的合作平台,既能有效解决企业需求,又能认识本行业发展前沿,开阔企业家眼界。截至目前,中心已开展“走出去”系列活动7场,区内76余家企业参与其中,促成3项成果转化,解决2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达成5项投融资意向。

下一步,创新协同中心将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在走进高校、科研院所、交易所的基础上,走进市场,走进场景。拓展市场,对接需求,提高探索实践的广度和吸引力。

延伸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历史

据了解,十九世纪末,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1921年定名为交通大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交通大学形成独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学,被誉为东方的“MIT”。

1955年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

1956年起师生分批迁赴西安;

1957年分设为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实行统一领导;

1959年,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同年被列为全国十六所重点大学之一。

2000年国务院决定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三校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校园成就

迁校以来,学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