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内动态 正文
郑州高新区探索实践让全场景化智慧城市越走越近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3-04 09:11  
“智慧”赋能的生活便利已经成为郑州高新区的寻常景象,智慧城市应用也已经覆盖到了高新区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许国栋 摄

外出游玩时

手机没电了

可以找智慧灯杆帮忙

充电5分钟

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乘车出行时

可以乘坐5G自动驾驶网约巴士

解锁未来出行新体验

感受真正的无人驾驶;


出门在外突然内急时

也可以通过智慧公厕厕位引导系统

直接到无人的厕位

让方便更方便……

时下,“智慧”赋能的生活便利已经成为郑州高新区的寻常景象,智慧城市应用也已经覆盖到了高新区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年,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其中,郑州作为河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首批试点城市,以“城市大脑”为引领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而郑州高新区作为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汇集了河南省约1/3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直都是郑州智慧城市探索的重要区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佼佼者。

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中部地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沃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30年来,高新区一直是富于创造和创新的高地。特别是近年来,高新区管委会与华为、新华三、百度、腾讯等科技企业共同努力,一项项便捷的公共服务被智能“解锁”:


设立全市乃至全省第一个进驻社区不动产便民服务点,实现“交房即发证”;实现公民个人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成不少于300项;

个体工商户执照自助申报、实现证照打印立等可取;全市率先实施企业开办“一件事”零成本一日办结;

60余项自助便民常用服务4类证照自助申报打印,政务服务向“全天候”转变……

如果说,“十三五”期间多项经济指标翻一番的高新速度曾让大家惊叹,那么今日,以“秒”为计的智慧城市体验,正在成为智慧高新的新标识。

然而,望向未来的人们,对于智慧城市的期待,并不满足于简单拼接各类应用、各种技术的“小聪明”,而是向往更高层面的泛在化、融合化“大智慧”。城市是人的聚居地,是生活、生产等一切要素的“集大成者”,对应的智慧城市也应是覆盖全域、连接万物的“全场景智慧”。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智慧城市的建设

需要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是打造智慧城市的现实必经之途。

智能时代不是单一技术发展的时代,而是多种技术相互融合的时代。中国5G建设,为智慧城市打开无限想象,但5G网络的建设只是起点,更为重要的是5G、云、AI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才能支撑全场景智慧城市的实现。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有系统观念,把城市与技术当做一个整体来谋篇布局。而谁最先掌握了融合技术的核心,谁就会主宰未来的市场竞争。


为此,高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大胆创新探索,在国内创新性地提出“智慧城市实验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围绕“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以辖区99平方公里,近80万常态人口为真实场景,精心打造“一台多峰”郑州高新区智慧城市实验场。“一台多峰”中的“一台”就是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平台,由管委会统筹基础设施资源、科研资源、企业资源形成统一资源池,作为支撑多峰生态繁荣的底座。


正如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所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举办数智治理领航者峰会并打造智慧城市实验场,是高新区在全面推进‘新基建’建设背景下的一次探索与实践,必将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开拓新视野、发掘新思路、带来新启示。”

另外,基础创新的深度也决定着智慧城市的高度,智慧产业的水平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含金量”。

今天的高新区

集聚了全市76.2%的高新技术企业、65%的科技型企业、69.7%的高端创新人才、84.6%的新型研发机构。

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过万,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全省领先……

基础创新引领突破,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既带动了一大批产业的发展,也为智慧城市建设积蓄了更加强劲的势能。

智慧城市的升级

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协同企业的力量,从以数据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关注最终用户的需求满足;从单领域效率提升,转向关注城市整体运行状态、提升跨领域的综合效率。打造更加创新、兴业、普惠、融合的全场景智慧城市,是摆在城市面前的重要课题。


“百企进华为”活动


“百企进阿里”活动

高新区“一台多峰”中的“多峰”就是指在这个基础平台上构建各个生态体系山峰,即利用高新区提供的开放性实验场,吸引国内顶尖智慧城市建设领航企业阿里巴巴、华为、百度、腾讯、新华三等应用生态进入,按照高新区辖区五个办事处管辖范围为边界分为5个区域,为阿里巴巴、华为、百度、腾讯、新华三提供项目和应用场景,从而形成“多峰”,“多峰”之间优势互补,有机融合,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智慧城市产业生态。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总经济师刘云华在为“一台多峰战略及政策”作详细说明时表示,“一台多峰”是落实高新区提出的“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独创方式。


“一台”是高新区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


“多峰”是期待引入国内顶尖的智慧城市领航企业共同参与,实现郑州高新区数字经济加速增长。

全场景智慧,不是一时一地的局部创新,而是随时随地的全流程联动;不是单兵突进的孤立应用,而是融合贯通的聚裂效应,是一种“大智慧”。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争相迸发,全场景智慧城市才会加速到来。


如果说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是城市智能技术逐步渗透、“百花齐放”的上半场,那么从智能化到智慧化的进化,则开启了交互联接、系统整合的下半场。高新区“一台多峰”的融合架构搭建了设施共享的实验现场,铺就了验证迭代的真实场景,在“一台”上互联共享,在“多峰”中百花齐放,让阿里、华为、腾讯、百度、新华三等头部企业在高新区99平方公里的物理空间里区隔共生,在0和1的数字世界中融合发展,同时让郑州高新区的本地企业在家门口融入大生态,接入双循环,建设宜居宜创宜业的“智美新城”,为智慧城市提供创新典范。

郑州高新区实践表明

做厚新型基础设施,打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基础平台,协同科技实力雄厚的企业打造基础产业生态,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土壤,城市会产生更大范围的技术、应用、体验的融合,从智能走向智慧,“全场景智慧城市”也将越走越近。

智慧城市的打造

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创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

郑州高新区数智治理平台顶层规划了全域可视化,逐渐生成了数据的归集和落地,构建了全域的数字化。民情的感知、数据的感知、智能的感知,让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在平台上逐一落地,持续打造智慧解决方案在真实场景中验证迭代推广的平台。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更加智慧,市民理应跟上这一步伐,不断促进市民的切身参与感,不断增强市民的城市责任感,不断提升市民的头脑智慧程度。所以说,加强高端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发应用,并增设引导市民使用智慧设施的专项服务,促进智慧城市发展,这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科技的力量

智慧城市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创新供给和广阔的需求空间。可以说,小到衣食住行,中到生产流程,大到管理决策,城市“智慧”的比重有多大,未来美好的成色就有多足。善于将企业技术、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形成良性互动,搭建起多层次、多侧面的生动场景,就能不断绘制出智慧城市的新蓝图,让城市日益成为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大势将至、未来已来。展望“十四五”,建设更加智慧的城市,高新区谋划和行动已经在路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努力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主动、精准、智能、高效的城市服务,让全场景智慧城市越走越近。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