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内动态 正文
万人助万企|高新区:母基金与上市企业座谈会召开
来源:科技金融广场  时间:2021-11-04 10:02  


“我们孵化了多个项目,自已一直投有些吃力,希望有资本进来,一起把项目培育成为上市公司。”10月29日,在郑州高新区创新发展局举办的母基金与上市公司合作座谈会上,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功海向与会的中原豫资、国投资管、高新产投等基金平台发出了投资邀请。

依靠省、市、区三级资本平台,以资本驱动科创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上市企业群体,是高新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此次座谈会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参会的领导与嘉宾有高新区管委会总金融师李景辉、高新区创新发展副局长周伟、高新区上市工作负责人张崔威、中原豫资投资控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延虎、高新产投副总经理陈金阁以及高新区6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董秘等。

新风向:上市企业做大的紧迫性增强了

随着北京交易所本月15日正式开市,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再一次扩容。

这意味着企业上市的门槛再一次降低了,企业上市可供选择的平台再一次增加(已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也意味着企业上市更容易了。

可是,这对于已上市的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喜庆的事儿了,上市平台多了,意味着二级市场的资金分流了,也意味着上市企业讲故事维持市值、再融资的机会不多了,更意味着壳资源的价值丧失了。

上市公司多了,意味着上市公司主体与资本博弈的定价能力降低了,拿到再融资的机会减少了。这显然需要上市公司加大市值管理能力,提升话语权。

资本市场再次扩容背后,是国家确立了资本市场成为培育经济增长主引擎地位,在这一政策背景之下,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加快做大做强上市企业,增强科技创新的力道,成为一道紧迫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中原豫资投资控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延虎表示,省政府为支持河南新兴产业与创新创业发展,分别设立了1500亿元的新兴产业基金与150亿元创新创业引导基金,这对于河南新兴产业企业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目前,中原豫资与农开公司、省投资集团三家省级政府平台公司分别成立了母基金。母基金可以参与到高新区新兴产业企业投资当中来,或联合投资平台设立基金、或直投、或与上市企业设立投资子基金,合作注重针对性,与区域主导产业挂钩。基金管理可以采取联合做合伙投资管理人,也可以委托中原豫资专业管理,或聘请第三方等多种方式。

对此,高新区管委会总金融师李景辉认为,高新区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做大,通过产业积累是一种途径,借道资本路径也是一种手段。通过与包括中原豫资、郑州市以及高新区高新产投三级合作成立子基金,围绕主业做上下游产业链投资,再置入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业更是一条好思路。

“科技创新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借助资本的力量驱动科创产业发展一直是高新区创新发展局这些年工作的主题,科技金融广场三年来落户100多家基金与基金机构,正是要帮扶企业扩大再融资,做大做强主业。”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周伟表示。

新策略:上市公司+PE等方式

面对新的资本机遇,与会上市公司董事长、董秘结合各自在主业发展以及投资孵化项目上的困惑,表达出了强烈的意向,希望获得中原豫资等基金平台和郑州市与高新区的创投支持。

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李辉结合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主业经历,表达了希望获得资本支持的愿景:

“太龙是通过上市募集资本成长起来的,利用资本手段,不断拓宽了行业的宽度,从单一的中药口服药,到中药饮品再到中医医疗服务,产业布局从郑州到杭州、北京。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围绕主业上下游,进行一些财务投资,有些收获。希望与中原豫资在具体项目上合作, 借势发展。”

与会上市公司董事长、董秘与中原豫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双方在合作模式上有着相同的意向,即走"上市公司+PE"的合作方式。

科技金融广场运营公司董事长张善正表示,今天由高新区管委会搭台,对接资本方与上市公司,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做大做强高新区上市企业主体,科技金融广场作为高新区的金融服务平台,将协助推进多方完成合作项目落地。

本次座谈会由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科技金融广场、郑州达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