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的慈善工作发展快,后劲足,有一支能力强、业务精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慈善工作队伍……”11月10日,郑东新区人大工委主任周军营带队来到高新区,调研“取经”慈善工作后感叹道。
慈善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心的高尚事业,慈善事业发展的程度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2020年高新区慈善总会成立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出圈”,吸引兄弟区前来调研“取经”,高新区慈善事业究竟有何“破圈密码”?
秘籍一:打造“西美高新・与善同行”公益品牌。
高新区慈善总会成立以来,整合规范了本土救助项目7个、市区联动救助项目3个、公益项目3个,通过10个常态化救助项目,共救助辖区困难群众500余人次。
秘籍二:关键时刻展现自身的责任、义务与担当。
在“7・20”防汛抗灾期间,动员高新区各企事业单位、个人以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参与这场防汛抗洪战。共接收高新区防汛抗洪救灾定向募捐327笔,共计8179.072609万元,充分利用三级慈善网络站点,分配统计及时精准发放救灾物资62批次,惠及5个办事处辖区灾民和一线工作人员,以及2个养老机构、1个医疗机构、6个派出所和消防大队,第一时间保障受灾群众和一线工作人员基本生活保障。
秘籍三:亮点突出,设立高新区慈善总会基金管理中心暨“幸福家园”项目运营中心。
该中心由高新区慈善总会发起,大里村委会牵头主管,通过结合高新区三级慈善组织网络运行机制,大力推进高新区“幸福家园”平台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探索基层治理的平台型工程。该平台使慈善在村社扎根,提升村社服务群众能力,调动全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营造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村社氛围。
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田鸿鹏在陪同调研时表示,高新区慈善工作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严格按照《慈善法》规定,立足本职,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覆盖面,发扬创新思维和奉献精神,做实服务、夯实基础,将慈善工作做得更好,努力打造高新区公益生态体系和慈善名片,为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使慈善之花常开,爱心善举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