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内动态 正文
打造“养老+”高新品牌 高新区谋划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  时间:2021-12-15 14:06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郑州高新区常住人口546226人中,60岁及以上老人人口44328人,占比8.12%;65岁及以上人口为28080人,占比5.14%,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何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12月13日,郑州高新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专题研讨高新区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辖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医养结合的有效探索,老年人权益保障和优待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形成了“12345”即“一个平台、两个路径、三个融合、四个统一、五个组团”的高新特色智慧养老模式。


智慧养老平台 一键“解锁”幸福感

郑州高新区智慧养老平台,是以数字化打造深度融合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属于郑州高新区“数智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是郑州高新区数智治理元年,智慧养老平台于9月25日正式上线,平台在线老人62652人,高龄老人7336人,服务老人675人,服务数据12266条。平台既与郑州市智慧养老平台进行了数据对接,又与办事处“大中心”和“小中心”完成了互联互通,打破了数字壁垒,实现了高新区智慧养老四级网络建设。


依托平台,郑州高新区实现数字赋能与适老化有效结合,定制服务“二维码”,可以保存在手机里、定制在手环上,使得各项养老服务“码”上可办;实现独居老人居家安全服务的有效探索,今年3月,独居老人居家安全预警“一事件”全市试点落地高新区,高新区以平台为依托,“智慧六件套”在辖区上线运行,为全市独居老人安全预警服务提供了“高新样本”。

走出政府和市场两个路径 服务体系建设是关键

按照“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老人受益”的原则,郑州高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为7大类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兜底性的基础养老服务;同时由企业整合丰富的为老服务资源,通过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为辖区3万多人次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助餐、助洁、助行、助浴等基本的居家和2000余场社区养老服务,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调动辖区医疗、餐饮、文旅等社会力量,为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丰富的为老服务。

社区+居家+医养三融合 推出“温暖”牌服务

以社区为平台,郑州高新区依托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和广泛发动的为老服务社会力量,利用“一个平台”的智慧化手段,为老人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兴趣娱乐、健康讲座等各项“温暖”牌服务,让老人能安享晚年。 


标准、培训、力量、普惠四统一 夯实服务质量基准线

郑州高新区通过统一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两级标准,统一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和项目负责人的培训,统一明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普惠性原则,建立办事处主导、社区管理、局委支持、社会参与、全面联动的合力,有效规范养老服务体系,用无偿或低偿获取高质量服务。



“大中心”带动“小中心” 辖区五个办事处全覆盖组团发展

以辖区五个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即“大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指导带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即“小中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通过统一标准、连锁经营、带动培养等方式,紧密结合,组团式发展,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计划到2022年,郑州高新区每个办事处至少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具备综合功能的标杆性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含城镇社区和农村回迁社区)至少建成一个日间照料中心。


张红军指出,养老涉及到千家万户,尤其是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群众普遍关心、广为牵挂的一件事。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养老工作的重大社会民生意义和政治意义,把养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扛牢责任,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普惠性,促进多样性,积极作为,在全省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高新养老模式,切实提高辖区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张红军要求,要突出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形成医养康养结合特征明显,“大中心+小中心+数字化”的格局,合理有序的布局各办事处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高新区的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而为老年人提供高效化、人性化、体系化、嵌入式的养老服务。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关系,政府着力提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服务,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化的作用,推动社会积极参与;要落实家庭责任,通过多方努力,合力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高质量、高性价比的养老服务产品;要处理好设施建设与机制创新的关系,坚持需要导向、问题导向,推动公共服务体系“适老化”。

张红军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块抓条保,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强化属地责任,办事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抓具体,系统谋划、分步实施,争取试点先行、积极推进;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督导,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通力协作,共同有力有序的推动养老服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充分结合高新区实际,利用好辖区养老机构、养老产品和方案等现有资源,提供可实施的示范应用场景,打造高新区的特色和亮点,形成“养老+”的高新品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