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内动态 正文
全力发展科技金融!郑州召集各区县市集中学习“高新模式”
来源:本站  时间:2023-07-21 13:17  
7月18日,郑州市资本市场建设及科创金融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郑州高新区科技金融广场举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黔淼、郑州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周伟,郑州市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出席本次会议。


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开花结果

郑州高新区成学习样板

交流会现场,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德敏向与会人员介绍科创金融创建情况。

“郑州高新区搭建一个以资本市场为纽带,政策为引导的科创金融体系。在政府引导下,依托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机构不断推动创投机构集聚,支持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直接融资渠道。”王德敏说。

据了解,通过一个基地(科技金融广场)、两个平台(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平台)、三个体系(多层次服务体系 、多元化产品体系、多维度政策体系)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科技金融广场围绕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过程中的全方位需求,为企业提供从0到IPO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金融服务。目前入驻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共200余家;注册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共160家,管理资金总规模约1500亿元。


而由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郑州天健湖经济研究所、郑州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等共同打造的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2015年以来,累计举办8场高峰论坛,32场融资项目路演,累计促成57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17.19亿元。

筹建于1988年的郑州高新区是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经过三十余年发展,郑州高新区已形成了“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


“目前,郑州高新区拥有各类企业6.1万家(中小微企业占到9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79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5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1家、省专精特新企业246家,科创资源集聚成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王德敏说。

对标学习郑州高新区先进经验

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分享环节,郑州市管城区副区长马俊标表示,郑州高新区有众多的创新资源和上市企业。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来自经年累月的沉淀,下一步将学习郑州高新区科创金融服务模式,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郑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潜表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各地区情况不同,适合发展的产业也不相同。建议成立各区联席机制,分配行业资源,协调发展产业。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维刚表示,龙子湖智慧岛虽然也入驻了100多家基金,但在对企业支持方面,还没有形成效应。希望通过引进更多的投资基金,把科创金融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为郑东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

郑州航空港区金融创新科负责人王军剑表示,航空港区在吸引大企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小企业培育和本土企业方面还有所欠缺。希望能向郑州高新区学习,加强小企业培育,形成大企业、小企业相互联动的格局。

金水区副区长刘明辉表示,高新区的成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习高新区科创体系建设。

巩义副市长李付洋表示,巩义市有许多上市后备企业,如同创精密、泛锐熠辉等。此外,还有许多传统企业等待赋能。巩义先进制造业基金已经投资了5亿元,泛锐熠辉目前正在筹办一只股权投资基金。

郑州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周伟表示,郑州高新区在科创金融方面的经验值得各区、县学习。一是高新区始终坚定科技-产业-金融的区域发展模式,打造以直接融资为目标导向的科创金融体系。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原则,坚定市场化配置金融资源为实体经济服务。三是培育丰富的科创企业资源,金融资源和科创资源的集聚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良好生态。四是以企业融资上市为导向,打造一流全生命周期金融生态环境。

李黔淼在总结发言时表示,政府应当加强服务意识。对于那些没有形成金融集聚的地区,可以寻求科技金融广场的支持。政府应当充当投资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协调作用。通过组织对接会、推进郑好融平台落地等方式,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科技金融系列政策,为创投机构和企业提供支持和便利条件。


会上,与会人员围绕资本市场的发展、科创金融的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随后参观了科技金融广场、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资本力量 1+6系列活动平台、挂牌公司服务协会。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