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内动态 正文
@高新人 让我们从370个“高”“新”字中体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意
来源:本站  时间:2024-02-23 13:41  
2月20日,郑州高新区召开2024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如果要用两个字概括2023年的郑州高新区,那一定是“高”和“新”。2月20日,郑州高新区召开2024年高质量发展大会。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以《高标高质、提速提效、担当担责、实干实为,为当好全市科技创新发动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而努力奋斗》为题,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成绩,对2024年工作展望进行安排部署。

报告中“高”、“新”两个字分别出现113次和257次,贯穿全篇,处处攀“高”逐“新”、“新”“新”向荣,缓缓铺开了一份“高”歌猛进、“新”意盎然的年终答卷……


2023年GDP实现564.6亿元,2024年力争增速9%

此次大会上,郑州高新区2023年成绩单“晒出”。

——全年GDP实现564.6亿元,增速7.5%,高于郑州市增速(7.4%);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3亿元。

——创新能级实现新提升。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家,新增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4家,新增孵化载体6家。

——产业发展转入新赛道。在以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北斗应用和超硬材料作为四大主导产业着力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了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加速培育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氢能储能产业链、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等。超前布局算力、量子信息等产业。

加强产业高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培优育新。

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入围全市第一批次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占全市40%;紫光计算机、新开普、郑州机械研究所等19家企业,入选全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高质量举办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2023金刚石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紫光超级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智微智能郑州制造基地等项目实现量产。

光伏新能源产业链逐步形成,涌现出了中熙能源等研发、生产、运维、安装全产业企业;持续完善氢能储能产业链条,推动开展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的研发、规模化生产和运营,省内最大加氢站——金马氢能固定式加氢站投用,日加氢能力4000公斤,可满足100台氢能重卡加氢;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聚集了赛诺特、凯普瑞等一批拟上市企业。

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算力网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全面突破;成功举办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研讨会、城市算力网建设推进会等重大活动;图灵小镇、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明晟新材料等13家企业获批河南省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占全市52%;国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10家企业获批全市第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2家单位获批全市第一批数字经济园区和数字经济重点企业。

抢抓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新签约项目签约额完成434.6亿元,包括北京伊斯康生物医药研发中心、上海西芝智能磨粉装备、京东方艺云数字文化产业基地中原总部等项目;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完成348.2亿元,包括未势能源郑州氢能全产业链、创新集团总部等项目;落实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8个,投资额228.1亿元,完成比例102.5%。


连续三年,郑州高新区“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郑州高新区的“新春第一会”主题恒定——高质量发展。

每年,高质量发展的“小目标”都在进阶:

2022年——全力加快“两区四高地”建设,推动国家自创区建设提质增效。

2023年——保持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今年,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目标,确保在国家高新区序列中提质升级……

在近三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中,高新区始终将“创新”摆在重要位置,而创新早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起势蓄能。

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占全省40%;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家,占全市38%;新增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4家,占全省25%;新增孵化载体6家,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7家孵化载体被评为优秀等次,获优数量占全省41%;“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筹建;河南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温室气体排放测量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紫光计算机全球研发实验室建成启用;郑州信大先进技术产业研究院成功重组为河南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研究院,助力全市乃至全省数字经济发展。

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45家,占全市35%;新增省级瞪羚企业27家,同比增长42%;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13家,占全省1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1家;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五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占全省50%;郑州畅想高科等4家企业,入选全市十大“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郑州炜盛电子等3家企业,获评第九届市长质量奖及提名奖;驰诚股份成功上市、森鹏电子新三板挂牌。

获批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62名,约占全市四分之一;入选郑州市第五、六批次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4项,占全市44%;成功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立全市首支以人才为主题的创投基金——郑州天健人才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建立人才、资金、产业、创新要素共生生态圈。

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136亿元;常态化组织产学研用交流对接,帮助解决技术需求130项;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区内10家引进建设类新型研发机构共转化成果148项,发布成果清单135项,对接成功112项;获批省、市重大创新专项14项,获得财政资金支持7530万元。


深化改革提升服务,为高质量发展补齐短板。

《“无事不扰、有事快办” 助力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高小新”品牌入选省、市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135次,解决问题292个;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走访企业9850家次,解决企业问题3270个,问题解决率99.9%;落实惠企利企政策36项,兑现奖补资金2.3亿元,涉及企业1857家,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拿出“真金白银”兑现政策承诺,让辖区企业创新发展更有底气。


推进全流程“一码管地”,创新土地供应模式,全面推行“工业定制地”出让制度;以“拿地即开工”为目标,在全市率先开展“一天发四证”;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创高新区近10年新高,占市级工业用地出让总面积的44%,位居市内八区第一。


新增基金管理机构20家,新增基金管理规模103亿元,成功对接股权融资2.5亿元;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平台与“郑好融”平台链接,新增认证企业620家,支持企业融资5.9亿元;强化政府基金引导作用,新增引导基金规模28.5亿元,投资项目9个,投资金额2.3亿元;做强“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品牌,全年支持企业融资超5亿元。

回顾2023年发展,“新春第一会”也不回避发展的痛点、难点,提出现阶段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个问题:

“一是百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引进不足,经济总量规模偏小。二是主导产业链50亿元级以上企业培育工作还需加强。三是民生领域群众供暖、道路积水、停车难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如何解决痛点、难点,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新春第一会”指明了方向: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产业创新策源地建设;激发更多要素活力和制度潜能;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等,作为河南省首个开发区,从36年前的一枝独秀到面对其他开发区竞相拼抢的局面,郑州高新区将继续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浪潮中扛起新旗帜、向上突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