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郑州市科技委员会下发《关于学习推广高新区科技金融工作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高新区《引金融活水 助科技创新》的科技金融工作经验做法被作为典型,在全市进行学习推广。
引金融活水助科技创新
近年来,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锚定“建设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建“一个基地”“两个平台”“三个体系”的科创金融服务架构,依托科创资源禀赋,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引导金融资源精准触达科技企业,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省市相关部门支持下,高新区科创金融服务模式获河南省委深改办2024年第一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
01
建设示范基地,逐步形成创投基金集聚高地
打造创投资源集聚的科技金融广场、中原基金小镇,形成金融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示范基地。高新区于2018年8月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原则搭建科技金融广场,初步形成河南省一流创投机构集聚高地、中部地区科技金融服务高地之一和“基金入豫”第一站。通过“基金注册绿色通道+科技金融十条优惠政策”,科技金融广场推出基金注册全程免费代办服务,践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策略,累计引入创投基金154家,管理资金总规模1518亿元,注册机构投资项目达280家,投资金额超180亿元,入驻机构累计实现纳税超9亿元;科技金融广场以基金招商带动资本招商,推动芯联芯、极豆科技、中宇万通、华道生物、中科柏易金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科技金融广场为创投机构提供“募投管退”一站式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0-IPO”一站式全流程股权融资服务。截至目前,科技金融广场已累计助推企业信用贷款融资17.5亿元,企业股权融资26.4亿元,开展创业训练营80场。通过抢抓全国优质基金资源,承接长三角沿海城市基金外溢的机遇,揭牌成立中原基金小镇,力争3年内基金集群规模过800亿,10年内基金集群规模4000亿。中原基金小镇依托嘉兴南湖基金小镇资源,招引创投基金入驻,目前招引基金累计认缴规模7.8亿,实缴3.4亿,储备基金客户外资基金1支,内资基金10支。以基金资源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推动汇纳科技、亿航智能、昆仲资本、凯联资本等与高新产投对接落地项目资源。推动河南省产业互联网研究院,河南省医工融合创新研究院,河南大学下属国家大科园、校友基金、国际教育园,河南省数字教育发展公司等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落地高新区。
02
优化融资渠道,稳步提升科创企业融资效率
一是搭建“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平台整合政务、市场化、金融等19大类3000余字段的涉企数据,搭建企业创新积分指标体系,实现企业“1+N”创新画像,并通过线上精准匹配、线下批量撮合相结合的方式,集聚政策资源、金融要素为平台评级企业配套各种政策与金融资源,缓解政金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指数平台已经认证全市科技企业9060家,评级企业5274家,联合金融机构创新科技贷款产品十余款,通过智能匹配、线上线下结合服务,累计支持平台企业实现股权、债权融资超120亿元,其中信用贷款金额、笔数占比均超过85%。2024年8月,《搭建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为金融赋能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成功入选河南省科技厅发布的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批创新发展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
二是搭建“《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平台”。通过每年1场高峰论坛,6场融资项目路演,整合区内区外科创金融供需资源,通过路演增进资方、标的企业的相互了解,线上线下同步,汇集专家、投行、机构等资本要素的核心力量,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2015年至今,资本力量活动累计举办9场高峰论坛,35场专题路演活动,9500余人次现场参会,1020万余人次线上听会,吸引全国3568家投资机构参会,421个项目登台路演,620余次企业调研,支持79个项目达成22.88亿元股权融资。
03
巩固金融架构,全面加强多维度企业金融支持
一是多维度政策体系。高新区建立金融监管、金融发展“双轮驱动”的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各类金融资源有效支持区内企业,为构建“两手抓”的金融工作体系提供政策支撑。2016年至今,高新区先后发布《高新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的意见》《郑州高新区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郑州高新区应急转贷周转资金管理办法》,2022年发布《郑州高新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对科技金融政策进行了全面深化。
二是多元化产品体系。高新区遵循“评估指标化、视角市场化、数据持续化、结果可量化”的原则,积极推动创新积分制的相关工作,获评2023年全国创新积分工作先进单位。截至目前,已为5274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了创新积分评价,全国创新积分500强企业,高新区入选49家,占全国9.8%。结合企业的积分评价,累计为3013家创新积分企业发放7.2亿元惠企政策资金,其中实现了1.5亿元惠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联合工商银行、邮储银行、郑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落地了多款创新金融产品--“创新积分贷”,2023年已通过“创新积分贷”为积分企业预授信58.5亿元,已投放金额超25亿元。高新区与中原再担保集团组建中原再担保集团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设立政策性商业保理公司,成功发行河南省首单国家级高新区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项目。依托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服务平台,与银行合作打造微业贷、善新贷、创新积分贷等纯信用金融产品。设立规模2亿元应急转贷周转资金,累计发放41笔,发放金额2.4亿。同时,高新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通过直接质押融资模式,股权、资产、应收账款、企业信用等捆绑质押融资模式,反担保质押融资模式等多途径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三是多层次服务体系。推动上市梯度培育方面:高新区积极落实省市政策,设立重点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围绕28个重点产业链,通过“七个一批,四个支持”,发挥挂牌协会、深交所河南基地积累的活动经验和专家资源,吸引优质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培育21家上市公司,81家新三板企业,782家四板企业,49家省重点、90家市重点、300家高新区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创新主体队伍梯次培育,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008家、瞪羚企业46家、省创新龙头企业达到1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39家、孵化载体93家、在孵企业3700家。完善风险担保方面:针对银行贷款对科技中小微企业意愿不强的问题,设立1亿规模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支持230家企业融资6.2亿元,其中非抵押类贷款占总贷款的53%。政府基金引领方面:高新区政府投资基金形成“存量+增量,母基金+子基金,引导基金+市场化直投+上市公司并购”的体系。目前基金总规模达到84.3亿元,累计投资项目67个,累计投资金额17.8亿元,其中所投项目百川畅银、力量钻石、秋乐种业已上市。推动间接融资方面:设立高新区建设银行科技支行,完成11家金融服务港湾建设并进一步优化银企对接路径,线上线下双向撮合,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企业债权融资规模。充分发挥众创空间、孵化器、专业园区等载体的孵化培育作用,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投融资、知识产权运营和空间载体等方面支持,积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目前,高新区共有双创载体93个,其中国家级30个,在孵企业3700余家,孵化器数和众创空间数分别位列全国高新区第五位和第七位,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一轮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8家被评为优秀(A类),获优数量占全省优秀总数的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