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首先,衷心祝贺你们顺利完成高考,迎来期盼已久的悠长假期!卸下重担的你们,正满怀憧憬地计划着旅行、兼职、学习新技能,或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然而,在你们拥抱自由与探索的同时,诈骗分子也正虎视眈眈,伺机利用你们的单纯与信任。为了守护你们的财产安全,请务必花几分钟时间,了解这些潜伏在身边的陷阱:
1. 高考“成绩作废”骗局:
近日多地网友反映收到“教育部门”发来的短信称“系统监测”到考生作弊导致成绩作废并留下“咨询电话”。
真相:这是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冒充教育部门诱导你接听电话、 点击短信链接或者下载App一步步套取你的信息最终让你转账汇款落入陷阱各位考生和家长千万注意!收到此类短信应马上删除!
2. “内部指标”补录陷阱
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谎称某高校“未招满”,可通过“打点关系”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要求家长支付数万元“指标费”。甚至有骗子伪造虚假钓鱼网站,冒充高校发送“录取通知书”,诱骗考生将学费转入指定账户。
真相: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3. 提前查询分陷阱
高考结束后,骗子会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知晓成绩的心理,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不少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后,便会迫不及待点开网址链接,手机中的网银等信息就会被链接中的木马病毒窃取。还有的骗子会直接开价,要求家长支付数百元至上千元的价格查询分数,价格不贵,上当的人还不在少数。
真相: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来历不明的链接。如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4.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真相: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招生简章等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到所在地区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切勿相信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筑牢反诈防火墙,牢记“三不”原则
*不轻信:对陌生来电、短信、网络信息(尤其是“中奖”“退款”“涉嫌违法”等)保持警惕,多方核实。
*不透露:绝不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
*不转账:凡要求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充值、买点卡的,立即停止操作!
✅ 关键时刻这样做!
* 立即挂断/拉黑:可疑电话果断挂断,可疑链接绝不点击,可疑二维码绝不扫描。
* 保留证据:保存好通话记录、短信、聊天截图、转账凭证等。
*立即报警:一旦怀疑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或前往派出所报警,并联系银行尝试冻结账户。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学习最新案例,筑牢手机防护墙!
让安全为青春护航
同学们,你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切莫让诈骗的阴霾遮蔽了青春的光芒。提高警惕不是胆小,而是对自身和家庭的负责。请将这份提醒分享给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共同织密反诈防护网。
愿你们在这个夏天,用智慧识别陷阱,用谨慎守护梦想,收获一个安全、充实、快乐、无诈的完美假期!奔赴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
高新区组织人事部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