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内动态 正文
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 | 家长聊感受③
来源: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  时间:2025-06-26 2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于6月1日已正式实施,郑州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号召,以“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为主题,特推出“园长话新法”、“教师谈体会”、“家长聊感受”专栏,聚焦法治背景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于6月1日已正式实施,郑州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号召,以“学前有法 善育有规”为主题,特推出“园长话新法”、“教师谈体会”、“家长聊感受”专栏,聚焦法治背景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

“家长聊感受”从不同角度分享学法感悟与实践体会,让我们一起传播学前教育法的精神内涵,增强公众认知,在思想交流中加强对学前教育法的理解,一起守护学前儿童的幸福童年!

藏在日常里的法意微光

郑州高新区高新郑中幼儿园家长

刘亚平

《学前教育法》施行以来,那些曾觉遥远的条文,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了孩子在中班的点滴成长里。  

最暖的是老师对“安全”的诠释:孩子挑战攀爬架时,老师张开双臂站在光影里,目光如网温柔笼罩——“放手探索,有我在”的姿态,让法律中的“安全防护”有了温度。最深的是雨中那幕:见王老师蹲在走廊,任雨滴晕湿肩头,只为侧耳倾听一个孩子断断续续的讲述。她睫毛上坠着水珠点头的模样,让“尊重幼儿人格尊严”从文字落成具象的暖流。

曾焦虑中班该认多少字,直到亲子日见孩子们跪在沙池挖“运河”。老师拾起树枝,带他们在沙上画下歪扭的测量标记:“瞧,容积、协作、解决问题的智慧,都藏在游戏里呢!”沙粒从指尖流泻的沙沙声里,我听见了法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真意——知识本应如阳光穿透叶隙,自然洒进童年的土壤。  

这法律原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它托着老师蹲身平视的脊背,织就家园共育的纽带,更守护着孩子口袋里那颗被体温焐热的石子——那是比识字量更珍贵的,对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微光。原来最好的教育之法,不在纸页间,而在我们俯身时与孩子齐平的视线里,在许每株幼苗以自己的姿态向阳而生的守望中。

尊重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郑州高新区乐行知幼儿园家长

苏佳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这些年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深刻体会到了尊重孩子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法》中强调,学前儿童享有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得到尊重和保护照料的权利。在幼儿园,职业素养让我谨记儿童为中心、儿童的教育原则。但作为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践行“尊重”二字,值得我们反思。

尊重孩子,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蹲下身来与孩子保持平视,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这样的举动能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当然尊重并非一味顺从,而是建立在理解与平等的基础上。例如在制定家庭规则时,我尝试像在幼儿园一样与孩子一起讨论,既让他们参与决策,也明确哪些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尊重还应该体现在对孩子成长变化的关注上。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在家里我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以适应他们的发展。当孩子生气哭闹时,我会先接纳他们的感受,再引导他们用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

尊重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艺术。我仍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尊重与引导,但每一次与孩子的真诚互动,都让我更加坚定:尊重孩子,才能让他们成长为独立的、有主见的人。

学《学前教育法》

悟科学育儿之道

郑州高新区麦田里幼儿园家长

徐锦泽

作为一名新手家长,学习《学前教育法》后,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幼儿成长的关怀以及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部“五大安全、五大和谐”的精神内涵。这部法律不仅是行业规范,更为家长指明了科学育儿方向,带给我三点重要启发:

一是明白幼儿阶段应“减负释压,回归童真”。法律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让我懂得幼儿阶段的核心是“玩中学”,孩子玩沙子、观察蚂蚁等探索行为,比死记硬背更有价值。 

二是懂得要“重塑标准,重视能力”。法律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我意识到好的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社交勇气等综合素质,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从容与创造力,远比提前学知识重要。

三是认识到“家园共育,家长担责”的重要性。法律明确家庭是教育第一阵地,家长不能过度依赖幼儿园,而是主动配合老师,同步培养孩子习惯,注重沟通方式,尊重孩子心理需求。 

作为家长,我们愿以理解与耐心守护孩子的成长节奏,积极配合园所教育工作,在家庭中延续爱与尊重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家园携手,在高新区高品质教育的滋养下,共同见证每个孩子如花般绽放的精彩瞬间,让教育的美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规则与温度:

学前教育法下的成长之光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万和城校区家长

李莹

晨曦微露,我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向幼儿园。随着《学前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脚下的这条路从焦虑逐渐变得清晰而踏实。

作为大班家长,我曾陷入“幼小衔接”的漩涡:别的孩子会算术、拼音,我的孩子仍停留在探索阶段。而法律明确禁止幼儿园小学化,让我重新审视成长。琪琪老师说:“孩子的能力是一棵树的根系,在默默生长。”班里的“金话筒”比赛、“新闻小主播”活动、“自然探秘”户外课、户外研学课堂等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而这才是打下真正的基础。现在我更珍惜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学会说:“孩子,你慢慢来。”

隐私如羽翼,守护一颗稚嫩的自尊心,幼儿园尊重孩子的“小秘密”,不随意曝光或强迫分享,让保护幼儿隐私从道德倡导上升为法律要求。

望着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我突然明白:《学前教育法》不是一纸公文,而是社会写给童年的一封情书。它用规则铺就安全的路,用普惠播撒平等的雨,用科学破除焦虑的雾,用隐私筑起尊严的墙。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