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新区枫杨办事处荣邦城社区中鸿花园小区的居民们迎来了一件开心事:楼下的“私人菜地”“硬化场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意盎然的草坪、整洁的公共空间,昔日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痛点”变“焦点”
下沉干部扎根一线找问题
中鸿花园是高新区枫杨办事处荣邦城社区的老旧小区,因物业管理薄弱,公共绿地被占用成了“顽疾”:有的居民开辟20平方米的私家菜地,种上青菜、辣椒;有的用水泥硬化60平方米地面,当成私人篮球场;还有的设置围栏,把公共空间圈成“私家领地”。夏天菜地有异味,冬天硬化地面滑,邻里间因“占绿地”多次吵架,成了社区治理的“堵点”。
作为郑州市园林局郑州市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下沉到该社区网格的干部,张玉军刚到社区就把这个问题列为“头等大事”。他说:“公共空间是居民的共同财富,必须还给大家。”为了摸清情况,在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禛的支持下,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微网格长(员)组成工作小组,连续一周逐栋逐户走访,记录了6处被占用绿地的具体位置、涉及6户居民的情况,甚至记下了“张阿姨的菜地种了辣椒”“李师傅的硬化地面搭上了凉棚,放了桌椅”这样的细节。“只有把情况摸透,才能精准解决问题。”张玉军说。
“硬整治”变“软引导”
有温度的治理赢民心
整治不是“一刀切”,而是“讲方法”。在行动前,张玉军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小区公告栏、业主微信群、上门宣传等方式,向居民讲解《物业管理条例》中“公共绿地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规定,还拿出小区以前的照片说:“你们看,以前这里是草坪,大家都能玩,现在变成菜地,是不是可惜?”慢慢的,居民们的态度变了:“原来占绿地是违规的,我们之前没意识到。”
对于配合的居民,他们给予3天自行整改时间,帮忙搬运菜苗、清理物品;对于有抵触情绪的居民,他们多次上门“拉家常”:“王哥,要是楼下变成草坪,种上花草,出门心情也舒服了。”真诚的沟通让居民放下了顾虑,有的居民主动说:“我明天就把菜地清了,支持你们工作。”

“独角戏”变“大合唱”
群众参与让治理更长效
整治当天,张玉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一边指挥大型机械拆除硬化地面,一边帮居民搬运私人物品,动手清除乱搭的菜棚。看到干部们这么用心,居民们也主动加入。“以前觉得这些事和我没关系,现在看到干部们这么拼,我也想为小区做点事。”居民张先生说。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6处被占用绿地全部恢复,共恢复公共空间400余平方米。现在的中鸿花园,草坪绿意盎然,居民们笑着说:“以前楼下都是菜地,现在变成了‘共享绿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服了!”
“管理”变“服务”
网格治理走出新路径
中鸿花园的变化,是“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模式的生动实践。正如张玉军所说:“治理不是‘管’居民,而是‘帮’居民解决问题。”现在,小区成立了“居民监督小组”,由热心居民定期检查绿地维护情况,大家约定“不种菜、不硬化、不乱扔垃圾”,让公共空间保持整洁。
“以前觉得下沉干部是‘走过场’,没想到真的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居民李阿姨说,“现在小区环境好了,我们更愿意参与社区活动了,感觉像一个大家庭。”

从“被占绿地”到“共享空间”,中鸿花园的蝶变,见证了下沉干部扎根网格的担当,也见证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力量。正如小区门口的标语所说:“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当干部带头、群众参与,“老大难”问题也能变成“新亮点”,让居民们真正感受到“生活在社区里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