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政务服务网
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中原支招郑州传感器产业发展
来源:本站  时间:2018-11-13 10:31  

传感器就像眼睛、鼻子、耳朵一样,在智能时代无处不在,帮助人们采集外界各种信息,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11月12日,在郑州举行的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汇聚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知名企业等海内外传感器行业领域重量级人物。与会嘉宾聚焦全球传感器行业最新动态,进行学术交流、产业推广和技术展示,并为郑州传感器产业及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谷建设出谋划策。

传感器就像眼睛、鼻子、耳朵一样,在智能时代无处不在,帮助人们采集外界各种信息,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11月12日,在郑州举行的2018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汇聚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知名企业等海内外传感器行业领域重量级人物。与会嘉宾聚焦全球传感器行业最新动态,进行学术交流、产业推广和技术展示,并为郑州传感器产业及郑州高新区智能传感谷建设出谋划策。

明年传感器大会我还要来

——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是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工程学院材料系教授。2014年因与赤崎勇、天野浩联合发明“高效蓝色发光二极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村修二认为,未来物联网对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传感器对物联网发展非常重要。说起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在中国腹地郑州举办,中村修二用了一个很诗意的比喻。“就像传感器在LED领域是核心器件很重要一样,在中国的中原地带举办这个大会,说明郑州也很重要,都是核心。”中村修二说,传感器有各种门类,他目前在做的是激光传感器。相信在未来,中国一定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并且会成为一个领军的国家。郑州一定会在这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世界传感器大会将在郑州连续举办3年。中村修二表示,下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举办时,他打算还来郑州参加。他表示自己研制的传感器需要用清华大学MEMS工艺,需要和清华大学合作,未来用在无人驾驶等传感器领域。

郑州要培养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

“郑州特别是高新区把传感器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说,要发展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乃至机器人产业,前提技术条件是感知,必须依靠传感器。毫无疑问,智能传感器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甚至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器件之一。

蒋庄德说,传感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同时传感器是一个细分度十分高的市场,没有哪家企业可以做到一家独大。郑州如果能在细分市场里培养一批隐形冠军,那么不仅可以做大郑州市整个传感器产业,而且对于中国传感器事业也是很大推动。

蒋庄德说,在发展传感器产业方面,郑州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已经有汉威等一批领军企业,有着相当成熟的技术积累,未来非常有希望做大做强。

传感器行业需要政策支持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

“高新区传感谷的建设是很有意义的,传感器的发展就是需要这样的氛围。”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表示,搞传感器行业靠的是“光”“机”“电”“算”,想要突破这些难关,特别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姚建铨认为:“这次大会能邀请到这么多院士和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参加,让人感到惊喜。以传感器为纽带,建一个传感器研发与生产的基地,这充分展示了郑州的魄力。”姚建铨说,希望郑州能定期举办全国性质或世界性的传感器大会,为郑州的发展、中部地区的崛起以及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姚建铨建议,发展传感器产业链,要将研发和产业相结合,不仅仅是发展优秀的传感器企业,还要有理论基础指导。此外还要全方面多维引进人才,激发活跃的研发氛围,从而保证技术的进步。

高新区愿扛起智能传感谷大旗

——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

“郑州高新区愿在这一轮发展中,扛起中国智能传感谷这面大旗,为河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做出应有贡献。”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新亭如此表示。

王新亭说,高新区确立了2025年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高新区现有汉威科技集团、新开普公司、新天科技、光力科技等4家传感器行业上市公司,同时区内还集聚了50余家相关骨干企业,积累了一定的体量。

王新亭表示,高新区确定的这一重要抓手级工程,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台了战略性发展计划和配套性政策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学术界、产业界的积极响应。高新区和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达成了很多共识,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河南省分联盟已经在高新区落地成立,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已经挂牌。后续,高新区将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生态,在高新区打造一个方圆三到五平方公里的重要组团,建设传感谷。

应注重打造“创新链”“产业链”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

“传感器技术是人们走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现在高端传感器产业在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基本上还是分散竞争的状态。如果一个地方组织得比较好,完全有机会使之变成一个支柱型产业。

尤政认为,郑州要把传感器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首先要从人才上着手。一是高校、研究机构要形成好的本土人才环境,能吸引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到这里落户;二是要创造一个研发的环境,建设传感器制造、测试的公共服务平台,让中小企业、研究人才都可以很便利到这个平台上开展工作。人才和服务平台一起构成“创新链”。

郑州要发展传感器产业,还要注意跟地域优势相结合,构造“产业链”。比如这个地方有很强的汽车制造业,那么汽车传感器可能就是重点。再比如郑州的富士康生产手机,一个苹果手机里面大概有几十个传感器。要把产业梳理一下,把本地产业所需传感器首先变成自主可控的市场。传感器有了市场空间,形成产业链,就能促进技术更新,就能带动企业发展。

建设“中国传感谷”是重要契机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周立伟

“最近10年没有到过河南了,这次来郑州感觉这座城市的变化非常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周立伟说,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通过参与这次大会,郑州抓住了传感器发展的机遇。

美国有“硅谷”、中国武汉有光谷,那么中国传感器之“谷”落地郑州,也将为郑州吸引大量的人才和企业落户。周立伟认为,这次大会就是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信号,郑州在传感器产业发展上势头强劲。

周立伟说,希望传感器大会能在学术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以及传感器产业的现状,为郑州长期发展传感器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政府对郑州发展‘传感谷’的重视是郑州建设‘中国传感谷’的重要引擎。”周立伟建议,郑州要抓住机遇,联合国内传感器领域较有优势的大学、科研院所,选定主攻方向。“相信郑州将在全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传感器将带动郑州多产业链发展

——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说,发展传感器产业将对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吴幼华说,郑州在发展传感器产业方面有3点优势:一是位置优势,郑州市交通便捷,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二是政策优势,河南省政府、郑州市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都支持发展传感器产业,给予了诸多优惠政策;三是后发优势,郑州正处在“求资若渴、求技若渴、求贤若渴”的阶段。

郑州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涵盖气体、气象、农业、电力、环境检测等多门类传感器产业,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涌现出部分国内龙头企业,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存在的薄弱环节。郑州传感器后续发展还需要在产业认知、科技认知方面提升水平,特别是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难点,要下大功夫。今后应注重创新,向智能化、数字化和高新化方向提质上档。

河南不仅长稻米,还能“长”纳米

——访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

“这一次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先进科技主题大会能在河南落地,我觉得对河南科技创新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红军说,未来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前端必须要先有各种传感器感知这个世界,搜集信息,然后云平台、人工智能才能进行信息处理,根据情况好坏,作出决策。

汉威科技作为河南本土企业,承担了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就是希望站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科技制高点,让人们改变河南只会种粮食稻米的老印象,让人们意识到河南已经转变成科技含量很高的省份。河南这一片土地上不仅能长稻米,还能“长”纳米等先进科技。未来产业竞争的格局决定了只有发展高新技术,才能让一个地方真正引领未来。郑州高新区作为河南省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区域,具有先发优势,通过成立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建设中国智能传感谷,将有助于汇聚各方资源,真正打造出河南科技创新的产业高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